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化新闻 > 王珠珠馆长在2015年全国电化教育馆馆长会议上的工作报告

王珠珠馆长在2015年全国电化教育馆馆长会议上的工作报告

2015年05月10日 10:45:31 访问量:2221
  • 以构建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和共享机制为抓手
  • 深入推进“课堂用 经常用 普遍用”
  • ——王珠珠馆长在2015年全国电化教育馆馆长会议上的工作报告
  • 来源:中央电化教育馆
    时间:2015-05-08 20:22:08
    字号:  
  • 各位馆长、企业和新闻界的朋友们,同志们:

    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们相聚在黄海之滨的青岛,召开2015年全国电教馆馆长工作会,这次会议不仅是一次例会,同时具有非常特殊的意义。这次会议的主题是:围绕深化应用,促进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互联互通,构建数字教育资源共享服务机制。教育部杜占元副部长在百忙之中,亲自到会做报告。上午他在讲话中高屋建瓴地总结了近年来教育信息化取得的进展,对全国电教系统过去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提出了进一步围绕教育综合改革发展大局,作好今后一个时期特别是2015年工作任务的要求,对全国电教系统转变工作思路,探索新的工作机制,深化信息化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科技司、基础教育二司、教科文中国全委会秘书处领导出席会议并就有关工作做了部署和安排。部领导和有关司局的这些指示和要求,为全国电教系统团结协作,共同推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奠定了重要基础,希望大家进一步学习领会,将2015年工作做实做好,不断提高全国电教系统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水平。2011-2014年,全国电教系统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新时期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总体部署、围绕“三通两平台”的核心任务,大部分地区在教育信息化工作推进方面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此次大会安排了大会发言和分组讨论环节,希望各地通过交流,互相借鉴、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增强系统的凝聚力,保证今年教育信息化工作收好“十二五”的官,开好进入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攻坚之年的头。

    现在,我代表中央电教馆简要回顾一下过去一年的工作,对今年全国电教系统进一步协同推进教育资源开发、应用和服务工作谈几点意见:

    一、过去一年来的工作回顾

    一年多来,在教育部领导下,我们坚持贯彻教育信息化工作的“一个核心理念、两个基本思路”,团结全国电教系统的同志们,紧密围绕“三通”工作目标,以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与应用服务为重点,推进“三个用”的落实,取得了重要进展。综观全年工作,我们较好地完成了任务,并在资源开发与应用服务机制的创新上取得了突破。

    (一)通过“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正在形成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的新机制

    活动得到了全国各地的广泛响应。杜占元副部长讲这是一个“扎根”的路径,刘昌亚副司长讲这是一个抓手、一个平台。如何通过这样的活动形成广泛深入地推动信息化的机制,是全国电教系统应该思考和回答的问题。尽管在此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但全国32个省(区、市)及兵团基本都已通过召开省级培训会、下发文件通知等形式启动了此项活动。截至到今年3月31日,短短5个月的时间,已有近300万名中小学教师报名参与此项活动,晒课110多万堂,其中报名人数在10万以上的有河南、河北、浙江、湖南、湖北、四川、重庆、甘肃、云南、广西、辽宁和贵州等12省(区、市),晒课数在5万堂以上的有河南、湖南、河北、重庆、云南、甘肃和湖北7省市。我们为老师们搭建一个这样的专业平台,让他们从自己的学校、自己的三尺讲台走到了互联网世界的平台,让教师看到了自己的进步,也看到了自己的问题。教育的根本是教师,黑板粉笔的教学时代正在逐渐被网络教育的模式所取代,如果我们能够将教师们带到信息化的时代列车上,对于我们的民族教育事业的影响和意义是非常巨大和深远的。这不仅仅是生成教育资源的过程,也不仅仅是让教师学习技术的过程,而是我们在推动深入应用和产生新的互联网文化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在此过程中,正在形成以下几个机制:

    1.活动正在推动形成应用驱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的机制。活动创造性地把广大一线教师的普遍应用作为目标,充分利用互联网交流分享的优势,促进信息技术应用走入每一位教师的课堂。湖南在组织晒课时,不仅鼓励教师晒自己的课,还特别重视本省教师通过此项活动与外地教师交流经验。教育学上讲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就是认知元,将自己贡献出来让别人评价就是一个互联网学习时代促进自身进步的有效方法。新疆引导教师晒课时做到十个“一点”(如说话要实一点、观察要细一点、方法要巧一点、表扬要多一点、批评要少一点等)。青海突出民族地区特点,让民族地区双语教师可以通过双语资源进行“晒课”活动。通过这一活动,真正地推动了应用,推动了教育信息化“一个核心理念、两个基本思路”的落实,找到了一个新的应用驱动的推手,形成了在交流分享中开发优质教育资源的新途径。

    2.活动正在形成基础教育信息化联合推动的组织管理机制。活动由基础教育部门组织领导,协调电教和教研发挥各自优势,共同推动。把教育技术应用纳入了教研工作之中,是推动课堂用、经常用和普遍用的好方式。各地在本地基础教育部门的领导下,创新了推动信息技术应用的组织形式,发动了一线教师在教学中主动应用信息设备和数字资源。我们组织了国家级培训和指导,各地还针对不同用户群体开展了持续深入的二级培训。北京建立了一支骨干教师队伍,利用这支队伍对区县产生辐射作用,促进全市各学科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和优质资源上好课。河南、湖南、重庆、上海、浙江、福建等省市在组织、奖励方面给予了相关政策和经费支持。中央电教馆建立了省级管理员QQ群,已有32个省(区、市)和兵团以及14个地市级的相关负责同志,共计140多人加入群中,进行了及时有效地沟通,将如何晒课的过程放在网上共同学习。各地也建立了本地管理员QQ群,对及时沟通、解决问题、加大宣传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如,天津建立了项目QQ群和区县管理员QQ群,指导各区县项目工作的开展。重庆建立了“重庆一师一优课”工作群,设立两部咨询电话,安排4名专职人员负责线上技术指导、线下深入区县培训指导、网上活动进展监管和活动工作联络协调等。青海在工作中增加县级管理员参与活动决策的机会。活动开通了微信公众号,及时宣传,天津、河北、湖北、湖南、上海、四川、重庆等地积极在微信公众号上分享工作经验。这一工作体制使电教系统的作用不仅没被削弱,反而进一步得到了增强。

    3.活动的开展促进了培训和网络研修。中央电教馆在平台设计中集成了企业开发的“教研”平台的功能,并在各地推动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培训课程中,把晒课作为学习内容。目前,各地已在活动平台的“教研”频道创建学科教研工作室1.5万个。教师们在“话题吧”发起讨论话题2万余个,最热门的话题讨论有上千人关注,已发帖700多个;在“问答”频道提出的问题已有4000多个,热门问题的浏览数达数千人次。这些活动既为教师晒课提供了专业支持,也方便了各类人员的交流。辽宁、四川、湖北、吉林、河北的晒课交流尤为活跃。

    4.活动推动建立资源共享和区域平台与国家平台互联互通机制。活动有力地推动了国家平台与地方平台的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机制建设。通过国家提供一定的资源建设经费补贴,与地方配套紧密结合,推进“基本资源靠政策、个性化资源靠市场”的机制探索,推动有针对性的资源选择,提高了资源应用的有效性。同时重视地方各级资源建设,与教师研修培训相结合,鼓励教师持续使用资源。让教师和学生有针对性的选择资源是将来推动教育资源应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和方向。

    (二)通过“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初步形成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的多种方式

    2014年底,通过“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的实施,使全国6.36万个教学点实现了设备配置、资源配送和教学应用“三到位”,全国电教系统的同志为此付出了艰辛的努力。昌亚副司长刚才讲此项工作还只是刚刚进入初级阶段,我非常赞同。

    随堂跟进、简单易用的教学点资源得到了广泛的好评,形成了用数字资源上课的教学模式。在2013年项目实施基础上,2014年,我们进一步关注了项目发展中与不同版本教材相配套的数字资源的问题。中央电教馆在教育部的领导下,提供的教育资源有2种教学方式,一种是教师利用资源上课,另一种是教师和学生一起利用资源学习。这些资源在一些学校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也进一步的推动了地方性优质教育资源的开发。2014年,我们完成了语文等6个学科新增版本资源的招标工作,下学期将服务于师生。[z1]经过两年多的努力,教学点国家规定课程开齐率不断提高,尤其是音乐、美术、英语等课程开课率显著提升。贵州教学点的教师均能使用资源上课,各项目校应用设备和资源的课程比例达90 %以上。宁夏将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工作列入民生工程,增加了对教学点的经费投入。

    深入推动多种方式的应用。电教系统把教学点开齐开好课程作为工作目标,积极研究和推进应用。安徽开展了以县为单位,以中心校辐射教学点的在线课堂常态化教学实验;成都、厦门开展了城乡学校互动结对;青岛建立了35对“专递课堂结对学校”;内蒙古的“同频互动课堂”、山西芮城的异地同步课堂、湖南的多种形式网络联校模式等,推进了村小和教学点与省级示范校、乡镇示范校与教学点的教学同步、培训同步、教研同步,将对整体提高教学质量产生积极的作用。利用优质教育资源上课是一件低成本、高效益的事情,但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是有的老师不会利用资源和技术上课。所以,不是说有资源就能上好课,有中心校的老师就能上好课。首先要开齐课程,再来研究是否是从科学的角度上好课,上足课,然后才能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怎样才能更好地帮助教师利用资源上好课,如何使学生能够通过资源接受好课才是我们教育信息化目前阶段所想要达到的理想结果。所以深入推动多种方式的资源应用既是我们之前工作的成果,也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

    积极开展应用服务。项目网站中新开设了“学科教学远程解答”栏目,专家解读项目资源的使用和教学方法,并开通了学科教学论坛,在线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网站日均访问量1.3万人次,日均页面浏览量12万页次,日均资源下载量1.5TB。

    (三)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的探索取得突破

    形成了征集、共建、汇聚、活动生成等资源开发机制。征集是按照《资源建设指南》的要求完成任务,主要提供以公益性服务为主的资源。综合用户使用量和用户评价,通过评审,按照资源类别和资源征集测算标准确定奖励性后补助额度,购买资源使用权。2014年,我们评审了18万条前期征集到的资源,并在国家平台上线服务。共建是采取与企事业单位和教育机构等相关单位定向开发的方式,重点开发覆盖面广和面向民族教育的紧缺性资源,以及具有引领性、示范性、创新性的特色资源,在公共服务平台上免费使用三年。对共建的资源,原则上国家出资不超过资源开发核定标准的50%。2014年完成了“数学学科双语网络词典”共建项目,启动了义务教育9个学科的“微课”资源和30个人文学科主题教学网站建设等共建项目。汇聚是依托公共服务平台,引导企业积极参与教育资源建设,主要提供差异化、个性化增值服务为主的资源。中央电教馆继续开展了资源提供企业资质审查,共计200多家企业通过审查。去年我们以基础教育优质资源为重点,通过多种方式汇聚资源、依托平台提供服务,并与教育部政府采购中心和财政部相关部门沟通了招标采购后付费机制。从“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补助机制开始,实施灵活时间的招标评审、汇聚到国家平台服务后,对使用后的资源进行付费的机制。这一工作已由教育部采购中心安排。浙江探索形成“模拟买卖制”和“按用付费”的政府采购后付费机制。福建采取购买急需资源、开发特色资源、共享上传资源的方式,加快资源共建共享。活动生成资源建设去年取得突破。“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专题教育社区等工作都在资源的生成上取得创新成果。各地通过教师晒课交流活动,逐步探索形成使用数字教育资源授课的生成性资源体系,推动深入应用。北京形成了“一个搜索框、一棵目录树、一套在线服务接口”。 辽宁面向全省开展“微课”数字资源规模化建设活动,按照学段、学科组织教师开展网络研修活动,实现开放自由的跨时空网络虚拟环境。河南开通了以第三方资源为主,展示并共享其优秀资源的栏目。特别提一下四川,资源报告显示,今年四川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上汇聚的共享资源已经达到了170多个,着实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中央电教馆依托平台建设了110个专题社区、开通了中小学安全教育频道和学校国防教育专题频道,初步形成了一系列有特色的网上学习型组织,截至2015年3月,已发展社区成员4万8千余人,建立社区小组680个,开展社区活动1000余个,生成3.3万余条资源和2万余篇文章,社区访问量达到120余万人次。发布了“2014年全国专题教育社区建设与应用研究报告”,总结了一批专题教育社区建设和培育的成功经验,挖掘出一批网络合作学习、个性化自适应学习和社交化学习的典型案例。陕西把影视教育作为中小学德育的有效载体和抓手,加强网络道德和安全教育。吉林形成了汇聚少数民族特色的资源与服务,为全国的朝鲜族教育教学服务。西藏加强了藏语教育资源的研发力度。上海开发了9门社会实践虚拟场馆,还新建了290余条特教资源。天津进一步推动了《习字与书法》网络课程的深入落实。

    巩固对特殊群体的数字资源建设和使用的保底机制。国家投入专项资金,定向开发建设针对教学点和少数民族双语教育人群的保障性资源,供其免费使用。去年,中央电教馆加快整合更新与不同教材版本相配套的教学点数字资源,组织完成了既有版本数学、音乐和美术新课标3年级40%的重新开发和非新审定教材10%的更新及审核工作,并于今年春季开学按期播发到了教学点。委托教育部政府采购中心组织完成了语文、数学等6个学科新增版本资源的招标工作,新版本资源的补充将更大范围地覆盖教学点教学,切实帮助教学点开齐开好国家规定课程,更好地满足农村边远地区适龄儿童就近接受良好教育的需要。

    (四)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功能定位和互联互通取得明显进展

    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是“三通两平台”的重要支撑和服务体系,2012年开始上线,至今已经第4个年头了。平台的发展既是技术探索的过程,也是不断地和各方面学习、交流、互动,不断优化功能定位和服务机制的过程。

    进一步对国家平台与地方平台的功能进行了定位。经过长期研究与实践,2014年12月,中央电教馆在湖南长沙召开了全国电教系统参加的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与地方平台互联互通工作会议,经沟通交流,各地普遍赞同教育部提出的“国家平台发挥信息枢纽、示范引领和拾遗补缺的作用,地方平台发挥就近服务、应用推广和建设特色资源的作用”,对按照“统一用户认证、统一资源规范、统一交易规范、统一标识”的原则进行互联互通达成了共识。尽管在操作层面上还存在技术和责权利等问题,但互联互通的积极性和共识明显增强。

    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互联互通取得了重要突破。目前,国家平台已与17个省级平台和4个市级平台完成了用户对接,并与9家资源提供企业签署了合作协议,提供应用40个。在这个过程中,中央电教馆与地方馆、企业相互协作,开发平台接口规范、进行技术对接,不断完善,提升服务质量,积累了开展不同平台互联互通的经验。

    浙江试点为解决各级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互联互通问题提供了经验。2014年5月,中央电教馆开始与浙江教育技术中心共同开展平台互联互通的试点。经过近1年的实验,主要做了三件事:一是国家平台的基本功能顺利部署在浙江,基本实现浙江平台与国家平台的统一身份认证和空间应用共享。二是制定了浙江省内教育资源平台建设应用方案,提出按照“基础资源国家建,特色资源地方建”的思路,在国家平台落地的基础上通过招标采购开发了省里需要的功能,建成了既符合班班通、人人通需要,又具地方特点的浙江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推进资源分级建设,形成整体推进与特色发展的有序格局。三是探索形成了“同构互联、异构对接、映射服务”三种县市平台与省级平台互联互通的建设模式,在实现国家、省、市、县全网融通的基础上确保各地因地制宜地实现特色发展。目前浙江全省落实工作取得较大进展,可以进一步总结经验为各地学习借鉴。这些经验和成果的取得,体现了电教战线通力合作、创新发展的工作模式和理念。其他省、市也在平台互联互通中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展,如:重庆提出以“一级应用、二级建设、三级互通”方式,推进市、区(县)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和应用推广的方案。海南融合“好研网”平台,以及省基础教育资源库的资源,打造“琼教云”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创建公益性服务和市场化服务互补的服务模式。广东在“粤教云”示范区域开展了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等教与学模式的改革试验。

    推动平台规模化试点,涌现了更多好典型。在持续推动平台规模化试点的基础上,今年1月,中央电教馆召开了试点工作会。交流了各地应用试点的经验,进一步宣讲如何利用国家平台基本功能,开展多场景有效应用。在湖北武汉、浙江东阳试点成果的基础上,广东肇庆、甘肃临泽等地的试点也取得了实质性进展。甘肃以典型带动、分层推动、应用驱动、竞赛拉动、学分促动的“五动方略”,大力推进教师网络学习空间建设。重庆积极推进云课堂教学应用。贵州还在总结国家试点地区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本地规模化试点的意见。

    (五)参与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业务得到较大拓展

    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是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相关的第三轮培训。从教师学技术(信息技术培训)到教师学用技术上好课(教育技术能力),再到教师学用技术优化课堂教学、创新学习方式、促进专业发展。第三轮培训不是简单的学技术,也不局限于用技术上好一堂课,它呈现出与教学环境、学科深度融合,与常态化网络研修紧密结合的特点。就是说要与多媒体教学、移动教室、计算机教室等现有的教学场景紧密结合,优化教学过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化、融合、变革教学方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促进常态化网络研修。中央电教馆将[z2]紧紧抓住这些特点,在教育部教师工作司的领导下,与全国电教馆共同推动了此项工作。

    全国电教系统都在为工程实施提供业务支撑服务。全国共有19个省级电教馆承担了项目办公室的任务。他们积极按照国家能力标准和课程标准提出落实方案,做好服务。中央电教馆积极利用优质资源与各地协作,支持各省电教馆通过共同竞标承担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培训,积极拓展业务领域,形成一支在线培训和网络研修的专业化支持队伍。开展和承担培训工作,是实现全国电教系统自身能力提升的有效途径。

    开发优质网络学习课程。中央电教馆建立了简易多媒体、交互多媒体、网络教学和移动学习等四种信息化环境下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示范培训工作坊,设计了“走进能力提升工程”、“感受信息化教学魅力”、“为有效教学做好技术准备”、“运用信息技术上好示范课”等4个研修主题,每个主题设置了丰富适用的必修和选修内容,满足不同水平的教师自主选学。已有10多个省正在依托示范工作坊开展本地培训。

    创新了培训课程开发和在线学习模式。在完成教育部交办的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和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年度培训任务,完成“国培计划”中西部项目和“能力提升计划”投标和年度执行工作的同时,继续推进了全国电教机构全员培训。在培训中把创新模式、切实推进应用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是在校长培训上打破了省份界限,建立全国范围自主选坊机制,我们请各地推荐上来的优秀校长与专家们共同研究校长们带来的案例,通过校长们提供的案例探讨如何规划一个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如何利用信息化手段和教育资源推动课堂教学、如何更好地调动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和学生的受教积极性。这些校长的案例就成为我们开发课程的基础资源,形成边培训边开发课程的模式;二是开展数千名校长网上同步研修,初步构建了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培训新模式。骨干校长带着自己的实践参加培训,与欧美教学专家进行网上交流,大家的积极性很高。校长们既是学习者又成为课程的建构者,缩短了培训课程建设周期,网上课程增强了丰富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得到了广泛的好评。

    创新了网络研修与现场实践相结合的混合研训模式。我们以案例为载体,强化问题解决式培训,将传统听评课教研模式与听评课信息技术支持系统相结合,将针对性评课与导向性培训相结合,现场解决问题,学会技术方法,解决了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最后一公里”难题。通过建立学习共同体,课程选学与研修选做相结合,网络研修与现场实践相结合,推行了混合式研修,探索了多种有效研修模式。

    探索了全国电教系统协同推进培训工作模式。吉林、四川、重庆、安徽等省正探索建立中央电教馆与省馆协同开展培训的工作模式,包括项目申报、组织管理、线下送培、基地建立等。去年全国电教系统全员培训取得新进展,北京、河南、云南等地完成了全年系统专业人员的培训。

    注重推广地方经验。组织全国电教馆馆长和培训部主任赴湖南长沙设在学校的培训基地,亲身体验了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培训的案例,进一步推动了电教系统深化应用、参与培训,扩大了培训的规模和质量。

    (六)电教系统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杜部长在讲话中要求我们提升自身能力,这是一个持续发展的主题。教育信息化有三个重要的支撑力:管理者的领导力、广大教师的落实力和专业技术队伍的执行力。电教系统在机构能力建设上做了大量的工作,表现在以下5个方面:参与规划能力、资源建设能力、推动应用能力、教师培训能力和管理服务能力。这5个方面的能力要求在《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技术人员)标准》中都已经体现,在全员培训中也作了落实。2014年有3个方面的主要突破:

    一是提升了为教育行政部门顶层设计提供支持服务的能力。江苏馆起草并发布了《江苏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智慧教育的实施意见》(苏政发〔2014〕103号)。上海馆出色完成了市教委综合改革试验项目有关信息化建设的五个重大项目方案的起草。浙江、山西等馆积极参与制定《全省教育信息化十三五发展规划》;重庆馆配合拟定了《关于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的意见》。江西馆主动参与谋划全省教育信息化发展。湖南馆参与了“湘教云”的规划和建设。新疆馆在教育厅领导下,完成了落实五部委文件的方案制定并已发布。青海、大连馆提出了配合发改委惠民工程,加快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方案,大连馆还完成了《大连市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2014年—2020年)》制定工作。黑龙江馆完成了全省教育信息化“三通工程”现状的调研工作,制定了《黑龙江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宽带网络校校通”推进计划》。全国许多电教馆承担了“全面改薄计划”中信息技术装备的组织落实工作。四川、广西、西藏馆积极做好“全面改薄”项目相关工作的规划、制定标准及统计工作,指导基层开展网络多媒体教室建设,积极与三大电信运营商合作,争取以最优惠的条件完成“宽带网络校校通”工作。北京研制完成了《北京市基础教育资源元数据应用规范》。中央电教馆组织撰写的《校长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经培训试用后,得到教育部教师司认可并正式下发;牵头编制的《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也已以教育部文件名义印发。我们要做好工作就务必要落实教育信息化的总体要求。占元副部长经常讲,电教系统的工作一定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领导再三强调这件事,说明我们在这些方面做得还有差距。借此机会我也再次强调一下,要尽快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找到顶层参与的位置。

    二是提升了数据服务工作的能力。到目前为止,全国共有14个省馆、中心参与了全国教育管理信息系统的部署和应用服务工作,把管理数据与应用工作紧密结合,为教育行政决策提供了有效服务。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进展系统去年完成了系统升级,完善了指标体系。截至2014年12月31日,32个省(区、市)平均填报比例超过99%,22个省(区、市)完成填报。系统内学校342031所,已填报学校336922所,占98.5%,为“三通”工作进展提供了一手数据,为教育部及时获得基础教育信息化进展数据提供了支持服务。新疆馆在国家系统基础上,开发了统计报告功能,印发了新疆基础教育基础设施进展报告,形成了以数据反映和推动工作的新抓手。截至2014年底,广东全省3782个教学点(含享受项目中央财政补助资金的2570个教学点)中,97%的教学点开始接收使用各级数字教育资源平台的资源开展教学活动,做到了底数清、方向明。内蒙古根据《内蒙古自治区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进一步完善了教育信息化工作进展月报、月通报制度。云南2014年下半年开始实施教育信息化月通报制度,先后四次通报全省情况,切实推动“三通”建设工作。没有数据就很难说话,尽管有的数据并不完全准确,但第一手数据是推动工作的基本依据和重要参考,是使我们的工作能上一个新台阶的动力。

    三是提升了活动推动应用的能力。中央电教馆启动了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信息化发展状况调查。评审立项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760个。召开工作会进一步加强了对“百所数字校园示范校建设”以及国际合作项目的应用实践指导。继续举办了国际学生信息科技创意大赛、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全国教育教学信息化大奖赛、教师论文大赛、中小学互动课堂教学实践观摩、全国新技术支持下的个性化学习高峰研讨和应用成果展示等活动,推动教育信息化应用和创新实践深入开展。这些活动突出了内容创新、技术创新和形式创新,全国各地师生踊跃参加,促进了新技术在学校的广泛传播与应用。如何通过开展活动来推动应用是新时期的新课题,在今天普遍应用的基础上,如何通过活动去更好地完善各种比赛的项目、评价标准和实施过程,去推动应用仍然是需要我们共同探究的课题。《中国电化教育》杂志以及电教杂志专业委员会各成员单位,为积极宣传教育信息化新成果做出了贡献。继浙江2013年形成教育信息化十大应用模式,并进行广泛宣传后,湖南也总结了自己的信息化应用模式,“典型应用带动”的工作思路在一些地区得到了体现。上海的基础教育信息化进程蓝皮书成为我国教育信息化2014年的一大热点和亮点。山东以课题研究为抓手,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评比活动,促进了省教育信息技术应用的深入发展。

    亲身经历教育信息化发展,我们深深体会到,在国家实施的一系列重大规划和重大工程支持下,教育信息化已步入发展的快车道,特别是近年来,教育信息化被提升到新的战略高度,开始从分散建设向整体规划、统筹推进转型,促进教育改革发展的作用日益凸显。我们对全国电教战线为推进教育信息化所作的贡献感到自豪与鼓舞,但同时也必须以更大的紧迫感和使命感,正视存在的问题,采取措施,尽快解决。目前全国电教战线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不适应工作要求的共性问题:

    一是对教育信息化战略地位的认识有所深化,但系统的贯彻落实能力还不够。全国电教系统对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的认识得到了明显增强,但不折不扣、保质保量地完成工作和任务的能力,在新常态下把工作任务落实落小落细的能力还不足。

    二是协同推进的内容及方法得到了丰富,但协同的力度还不强、机制还需探索。电教战线这两年工作任务在丰富,协作的载体也在增加,但在服务大局方面沟通机制、协商机制和开放共赢机制还没根本形成,低水平重复建设、不可持续发展等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

    三是服务基层的意识明显增强,但总结案例、培育典型、以基层首创推动工作的方式方法还不多。电教系统的服务意识在增强,深入基层学校的工作明显增多,但深入底层观察、发现、总结和指导的能力亟待提升。集成当前较为前沿的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反映不同地域、不同程度学校在教育信息化进程中所关注焦点的案例明显不足。

    四是自身能力建设的紧迫感在增强,但自身能力提升的速度与工作要求还存在差距。

    二、2015年重点工作

    2015年是“十二五”的收官之年,是教育综合改革推动教育现代化进入攻坚期的第一年。五部委联合印发的《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有效机制的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了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总体目标,2015、2017、2020的阶段目标、重点任务和推进“三通两平台”的具体措施。《教育部2015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明确提出,要全面完成“十二五”教育信息化的各项任务。2015年的工作任务繁重、创新要求高、时间紧迫。我们要按照构建有效机制的总体要求,把深化应用工作认真落实落小落细,在学校和师生应用中见教育信息化的成效。要深入学习领会杜占元副部长今天上午的讲话精神,按照“围绕重大问题,全面深化应用”这一指导思想,以杜占元副部长提出的5项重点工作为抓手,全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中央电教馆《2015年教育资源开发应用服务工作要点》也已下发各地。在此基础上,我想再补充强调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以系统的典型案例作引导,深化优质资源在教育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1.通过“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把教育信息化的根扎到学校和师生之中。杜占元副部长在上午的讲话中,将“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列为今年推进应用的5项重点工作之首,进行了重点论述。他强调,“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的定位是为教育信息化全面深化应用“扎根”。活动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今年要重点解决3个方面的问题:要扩大规模,动员更多的教师参与到活动中来。要解决激励提升问题,通过政策、技术手段、评比等激励教师的积极性,使他们主动提升“晒课”的质量和水平。活动共享平台要生动灵活,成为大家更好地交流、学习、讨论甚至交朋结友等多方面的平台。杜部长进一步要求,这3个问题中,“扩大规模”要大幅度加快;“激励提升”和“平台生动灵活”问题要着手准备,认真思考,可以通过试点来探索。我们要深刻领会杜部长关于“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定位和作用的重要论述,切实贯彻杜部长对做好活动今年工作所提出的3点要求,推进活动广泛深入开展,将教育信息化全面应用的“根”扎实扎牢。

    2.加快推进“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杜占元副部长在讲话中要求,“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解决了老师应用、参与和共建共享问题,下一步的工作重点就是要为学生全面提供个人综合应用的平台,就是“网络学习空间”。杜部长深刻指出,只有将网络学习空间建立起来,才能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把学和用有机结合起来;而且在目前阶段,网络学习空间是实现刘延东副总理在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会上提出的“双重革命”和“三个转变”总体要求的最有效、最简便、成本最低的平台之一,也是最好、最有潜力的平台之一。

    3.做好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各种形态的案例征集与研究工作今年央馆在这方面的工作重点是:加强典型案例发现,提升教师的教学应用研究能力。重点培育形成四个方面的案例:课堂教学环境下的应用、校园资源共享环境下的应用、开放教育环境下的应用案例以及教师专业成长案例,推进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观念转变和实践探索。这是基础二司委托给中央馆的课题,今年我馆已经动员所有的业务处室都要提供一个应用案例。各地要切实落实杜占元副部长讲话中提出的明确要求,加强应用研究和典型案例的发现和培育工作,在明年总结工作时,每个省都要至少能拿出1个有突破性、有先见性、适应时代要求的、典型的教学案例或模式成果。在工作中,要注重不断总结成功经验和案例,将好的“点”变成“线”,再变成“面”,并逐步上升成为可推广的模式和政策。

    4.提升教学点应用质量。通过全国电教系统的共同努力,“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已经基本实现了预期目标。下一步要将工作重点放到努力拓展应用、丰富应用、提升应用质量上来,尤其要在美术、音乐、英语等学科上加大工作力度。

    5.承办好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的展览工作。教育部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共同举办的第一次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将于5月在青岛召开,为配合会议召开,充分展示我国中小学信息化建设成果,推进中外教育信息化交流与合作,会议期间将举办全国中小学教学信息化应用展览。电教系统要全力做好在其中承担的全国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展览工作,保质、保量、保安全地把任务完成好。关于展览工作的要求,刘昌亚副司长在报告中已经做了动员和部署,本次会议安排在青岛召开,也是便于大家在会后到展馆实地察看。这次展览是深圳展演后近2年多来教育信息化推进成果与经验的重要展示、总结、交流的机会,请各地务必给予高度重视,精心组织,细心策划,推选出汇集地方特点的优秀成果和案例,展示中国教育信息化的风采。

    今年在重点推进上述全面深化应用的5件大事的同时,还要做好相关的培训、交流、推广、宣传等常规工作,从多方面继续深入广泛地推进应用。

    要重视做好培训工作。培训是提高应用水平的有效举措,电教系统要加大在这方面的工作力度。一是做好教育行政部门交办的工作。落实好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和“国培计划”远程培训项目的管理和服务工作。搞好与相关企业的沟通和协调,协同完成教育部中国移动项目600名骨干教师面授和约6万名一线教师网络培训的年度任务。完成教育部中国电信项目500名骨干校长面授培训和5万名校长网络培训的年度任务。二是进一步推动中央电教馆与地方馆联合投标“国培计划”项目,特别是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项目,扩大网络培训服务规模,提高电教系统服务教师应用的能力。三是完善网络研修平台,继续探索多种网络培训课程建设新模式。形成中央电教馆以优质课程资源、教学和研修模式、学习平台支持各地电教馆服务本省的局面。四是中央电教馆与地方馆合作,形成针对应用、任务驱动、案例学习式教学设计为核心的网络课程,形成学科专家、技术专家、一线教师相结合的网络培训专家队伍。

    要充分利用项目平台和活动载体,推动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充分利用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全国教育教学信息化大奖赛、国际合作项目等一系列的应用推广平台。开展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数字校园等试点和各地试点工作。坚持运用项目和活动工作载体,推动教育信息化融合和创新变革的工作目标和观念,把传统项目、品牌项目在新的形势下继续做好做大。

    要加大教育信息化工作宣传力度。通过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以及地方平台、《中国电化教育》等期刊、信息交流等加大对教育信息化各项工作的宣传力度,包括典型经验、特色实践和理论探索。如:青海高原流动教学车(羚羊车)公益项目送培下乡活动。关注智慧教育的进展和经验,为“十三五”有条件地区提升信息化水平提供理论和实践准备。

    (二)大力推进国家平台与地方、企业平台互联互通与协同服务

    平台互联互通是国家五部委文件的明确要求,也是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基础支撑。今年,我们将优化国家平台功能,确定各业务迁移的时间表和路线图,贴近用户应用,提高服务质量。平台工作2014年以用户互通为重点,2015年将以资源互通为重点,在实现互联互通数量增长的同时提高质量。今年平台工作有以下几方面考虑:

    继续大力推动以“四统一”为标志的互联互通。各平台要落实“四个统一”的基本要求,实现以国家平台为枢纽的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完成国家平台与20个以上省级平台以及若干地区平台互联互通。通过用户鉴权提供全网单点登录服务,全国教育资源云体系服务师生达到3000万以上人次。在云体系中开放国家教育资源目录体系,保证国家库的所有教育资源为体系内共享。通过国家平台资源导航系统,共享云体系内各平台资源目录,帮助学校、师生方便使用优质资源。推动资源采购和使用机制、保底机制等建立,扩大优质资源共享范围和使用效益。在巩固发展基础教育资源应用的同时,开展职业教育资源服务。普遍推动、重点试验国家平台资源超市交易,基本形成汇聚企业资源和资源超市服务的机制。总结国家平台经常化的公开招标、资源评审、使用后付费方式汇聚资源的经验,形成相关机制。支持和帮助更多企业,实现与国家平台互通,提供用户使用选择。细化和完善与企业的结算流程。在适当的时机形成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云体系的统一标识。

    贴近用户,完善国家平台功能和服务能力。坚持用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完善平台四大服务窗口:空间、门户、网络社区、活动频道;完善平台用户管理、资源管理、统计报告、导航系统、交易系统等功能,协同地方馆、相关企业继续完善技术接口、优化平台软件和基础设施功能;使国家平台和各地平台从“用户可用”逐步提升为“用户爱用”。坚持应用驱动,继续完善服务能力,保证国家平台平稳安全运行和持续服务,保障“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以及安全教育、“一校一品”等活动的顺利进行,保障国家平台发挥好三个作用,特别要保证实现了“宽带网络校校通”的贫困地区学校师生能够与其他地区学校师生一样享用优质教育资源。

    杜占元副部长特别强调平台应用,平台工作不能停留在建设层面。他将平台的功能概括为“5个平台”,即新技术新方法的示范平台、个性化资源的共享平台、应用与交互的体验平台、资源与信息的交换平台、经验与感悟的交流平台,为资源平台的下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各地一定要深入学习领会,以深化应用为出发点,不断优化和完善平台功能,逐步按照教育教学需要完善平台功能。

    基本完成各省级单位互联互通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完善企业平台与国家平台互联的规则。地区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要区别已经建设、规划建设等不同情况,落实互联互通和国家平台支持服务的方式,保证为所有学校和师生提供基于“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的“优质资源班班通”服务。要区别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实现与企业平台的互通,对于承担地方公共资源服务平台的企业平台,视同地方平台,按照规则与国家平台实现互通;对于提供资源和应用的企业平台,按照资源汇聚机制实现互通。同时缩短资源评审时间,做好平台交易服务。

    确定各业务迁移的时间表和路线图。作为业务转型的重要内容,中央电教馆将在今年完成包括学生电脑活动、信息化大赛、培训平台、研究课题管理平台等业务网站系统与国家平台互联互通的方案,作为应用接入,并通过国家平台提供服务,为基于空间的师生应用服务奠定技术基础。

    协同推动资源采购机制和使用机制的形成。通过资源超市,协助教育行政部门贯彻落实“财教〔2013〕342号、343号”和“财教〔2014〕47号”文件关于“满足学校信息技术和教师培训等方面的开支需求”的要求,探索建立学校生均公用经费增长机制及用于购买信息化服务的政策措施。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充分利用财政经费和学校生均经费,购买满足教育教学基本需求的基础性资源提供服务。

    (三) 扎实推进资源开发、应用和服务机制建设

    在这方面,我们有以下几点考虑:

    保障基础性资源服务,满足广大中小学校基本教学需要。基础性资源是指满足师生完成国家规定课程教与学需要的数字化资源,应当作为学校基本办学条件予以保障,纳入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中加以统筹规划。需要我们共同研究制定基础性资源保障的相关政策,特别是经费支持政策,研究制定基础性资源的基本内涵、技术规范、应用要求等国家基本标准,推动形成广大师生便利获取资源的机制。

    形成资源超市服务模式,构建个性化资源市场汇聚机制。要加大力度汇聚资源,不仅在资源内容上,并且要在汇聚应用工具与资源服务上下功夫。要拓宽思路,特别是工作朝智慧化方向发展的地区,比如大连、青岛、宁波已将教育信息化工作纳入市智慧城市建设与教育督导评估指标体系;南京把教育信息化工作纳入“智慧教育”的重要内容;深圳、厦门以“智慧校园”的建设与应用为抓手,大力推进智慧教育环境建设。类似这些地区,要将提高教育资源的交互性和智能化应用水平作为重点工作。要促进政府采购资源的公平、公正和有针对性选择机制的建立,研制教育资源的用户线上评价体系,建立资源质量评价反馈与准入机制,从用户满意角度评价和选用数字教育资源,要将资源选择权交给老师,这是世界教育资源建设的一个趋势,也是我国教育资源建设市场化规则建立的一个过程。要变“政府配餐”为“用户点餐”,探索不同资源的运营策略,鼓励企业提供更多更好的内容、工具和应用。

    形成“一师一课”活动资源共享体系。完成2014-2015年度“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启动2015-2016年度的活动,持续推动信息技术“课堂用、经常用、普遍用”。全国电教系统的同志一定要深入体会这一活动宗旨,准确把握活动重点,在推动广大教师“三用”的基础上丰富资源,形成资源建设、评价和应用推广的专兼职队伍。中央电教馆的工作重点是:通过“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推动多种版本的优质资源建设,扩大国家平台提供免费优质资源的服务,形成鼓励教师共享的开放机制,支持帮助各地形成本地系列化地方资源和特色资源。各地要做好技术准备,将资源体系化建设作为工作重点,切实落实本地优质教育资源的就近服务,以优质教育资源的应用,缩小教育差距,提高教育质量。

    以深化浙江平台试点为抓手,重点研究和突破国家平台与地方平台“资源超市”协同服务模式,真正把免费资源、基础性资源和个性化资源服务落实好,推动中央电教馆和地方的资源开发及深度共享。

    支持和推动落实“立德树人”和变革教育模式资源的开发和应用试验。建设主题网站、微课应用、开展“中国梦 — 行动有我”2015年全国中小学生微视频征集展播活动等。

    通过努力,逐步建立征集、共建、汇聚、捐赠、生成多渠道开发,基本性资源与个性化资源相结合、普遍应用资源与特殊保障性相结合、专家评价与用户评价相结合、地方资源与国家资源开发相结合的一整套教育资源开发应用服务机制。

    最后,要强调一下作风建设和廉政要求。党中央高度重视、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斗争,强调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理念、思路和举措。这是民心所向,也是我们事业发展的基本保证。当前,教育信息化改革发展任务如此繁重,迫切需要我们认识和适应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斗争的新常态,要不断地筑牢我们反腐的防线、加强工作作风建设,切实适应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斗争常态化发展的要求,不断提升与市场、企业打交道的能力。同时,也要向市场、企业学习,互相取长补短。在这之中要切实把好作风关、廉政关。以上要求与全国电教系统共勉,希望企业和媒体的朋友们能够在工作上给予我们更多的支持、帮助和监督。

    同志们,2015年是全面深化教育改革的关键之年,也是全面推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开局之年。全国电教系统的同志们要深入思考、积极作为,主动适应教育发展新常态,继续发挥系统优势,落实好教育部领导交办的5项重点工作和自身改革发展的事情,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实现教育现代化和构建学习型社会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 

编辑:陈良楚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河南省濮阳市第三中学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联系地址:河南省濮阳市昆吾路南段第三中学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